日本大宅壯一文庫

大宅壯一文庫是由日本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非虛構作家大宅壯於1971年創辦的收藏圖書的私宅,期間他收藏了20萬冊的圖書,目前是擁有全日本最豐富的雜誌館藏(78
萬冊)。

日本大宅壯一文庫

大宅壯一出生於 1900
年,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展露出了不凡的文學才華。二戰後,他自稱是”無思想之人”,但卻憑藉著犀利的社會、人物評論活躍在日本媒體圈。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名編劇,最著名的作品是岡本喜八導演的
1967 年版的《日本最長一天》。在他去世前創辦的大宅壯一非虛構文學獎,也是日本文壇相當有分量的獎項之一。

回顧大宅壯一的生涯,除了大宅壯一文庫和非虛構文學獎,一些由他創造的描述日本時下社會的新詞是他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比如大宅壯一曾指責電視時代來臨,很多粗俗的內容出現,產生了很多隻知道看電視,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低下的人,他把這種現象叫做”一億總白痴化”。針對日本
1946
年的”一縣一國立大學”的學制改革,大宅壯一把由此誕生的緊鄰車站建造的郊區新大學稱作是”車站便當大學”。大宅壯一還創造了”口碑”(口コミ)這個詞。到後來,人們對他的評價中一定會有一條,”那個創造了許多新詞的名人”。

大宅壯一曾說過,書不光是用來讀的,也是拿來借鑑的。

作為評論家,他每寫一次評論都會盡可能地找到更多的書籍資料來做參考,也常常光顧日本的古書店和古書市場。當時,大宅壯一為了完成『実録・天皇記』和有著大宅版大正史之稱的『炎は流れる』,經常會去古書店尋找資料,利用已經有的鐵路系統,他常常把大量裝著書本的紙盒子一箱箱地寄回了家。
久而久之,大宅壯一家中的書籍雜誌就有了 20 多萬冊。大宅壯一把這些藏書向他的熟人朋友開放,他的書庫開始變成了一個有點像是私人會客廳的”雜草文庫”。

基於大宅壯一的收藏而建立起來的大宅壯一文庫,幾乎收錄了從 1867 年至今,明治、大正、昭和到平成,150 年間日本所有雜誌的創刊號。自 1971
年成立大宅壯一文庫這個公益組織以來,它以每年平均 1 萬多本新雜誌入庫的速度,逐漸累積到了如今的 78 萬冊雜誌館藏的驚人數量。

現在,除了根據大宅壯一宅邸改造的文庫本館之外,它在東京近郊的埼玉縣還設有一個分館。

在文庫現有的館藏中,它收藏的最古老的雜誌是 1875
年的《會館雜誌》,它是由華族會館發行的雜誌,當中刊登了《天覽議事記》、《天覽講義記》等文章。(明治二年,即 1869 年,日本廢除大名,統稱”華族”)。

《會館雜誌》並非是日本最古老的雜誌。1867
年,明治天皇正式組建新政府,推行近代化改革的前夕,日本國內對於西方新知識十分渴望。這個時候誕生了直接由外國雜誌翻譯而來的《西洋雜誌》,雖然它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本日本雜誌,但仍有著開啟日本雜誌時代的重要意義。

被改造後的大宅壯一文庫和日本大多數公益機構一樣,它的收入全部來自利用者所繳納的會員費,也有很多接受捐款的例子。普通讀者花上 300
日元,就可以入館,並借閱 10 本雜誌。今年六月起,500 日元可以最多借閱 15 本。

每一年,有超過 10 萬人使用大宅壯一文庫。然而,數字化盛行帶來了紙媒式微,文庫的利用者們正在發生變化。

前些年,文庫每年大約能收錄 1000 種、1 萬本雜誌。最近,這個數字下滑到了 800
種。當中還包括很多內容簡單、大部分都是廣告單頁的厚重的時尚雜誌,”一眼望過去,似乎只能看到時尚雜誌花花綠綠的書脊”。而居高不下的日常運營管理費用讓大宅壯一文庫每年的赤字超過了
2000 萬日元。

這讓文庫的忠實利用者們無不憂心忡忡:他們當中包括文字工作者和普通讀者,對於他們而言,大宅壯一文庫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在大宅壯一文庫因經營困難而募資的訊息傳出來後,一些日本名人們紛紛向媒體表露了他們的想法。作家豬瀨直樹認為,大宅文庫是日本的文化遺產,應該被保留;編劇野木亞紀子則說,”要想調查網路時代之前的資料,要麼去國立國會圖書館,要麼就是大宅文庫”。

文庫的雜誌索引系統在這 31
年間,由手寫的一張張圖書卡片,變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文庫變得更快捷方便,但它的讀者們似乎不再像之前那麼熱情了,他們曾把這個文庫當作是靈感寶庫,每週一次或兩次,來這裡尋找更多瞭解這世界的途徑。而現在,網際網路讓去文庫查閱資料變成了一件有些笨拙的事情,很少有人會像之前那樣,費時費力地去探索了。

“只需要動動手指,輸入單詞,在 Google
上就能迅速找到你想要的內容。但這種方式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因為不知道,所以查詢”,也就意味著,”查到想要的東西就到此為止”,鴨志田浩認為,雜誌能夠幫助我們擴寬視野。因為在雜誌上,你感興趣的那一頁內容的後面幾頁,很可能是一個你從未發現的新鮮領域。【詳細介紹:好奇心日報】

猜你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