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的中樞,成立於2001年,隸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是香港公共圖書館體系中面積最大、服務範疇最廣和館藏數量最多的公共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

1990年代,市政局決定興建一座中央圖書館作為香港的旗艦圖書館,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籌建計劃因而應運而生。在圖書館學中,“中央圖書館”(Central
Library)的界定和命名須以服務社群的人口數量為依據;但為突顯“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地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當時5間中央圖書館——香港大會堂中央圖書館、九龍中央圖書館、沙田中央圖書館、荃灣中央圖書館及屯門中央圖書館——改名為大會堂公共圖書館、九龍公共圖書館、沙田公共圖書館、荃灣公共圖書館及屯門公共圖書館,與分割槽圖書館同稱。

香港中央圖書館的所在地銅鑼灣摩頓臺,現址過去曾用作存放扣留車輛,1980年代初期改建成港島區唯一露天排球場。由於週日在銅鑼灣一帶聚集的印尼傭工愈來愈多,這裡成為了他們聚集及遊玩的地方。後來政府決定在這裡興建中央圖書館,曾經引起地區人士爭議,擔心外傭會因此缺乏聚會場所。

中央圖書館大樓之建築費為6.9億港元,受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議員批評:加設羅馬式裝飾柱設計被指浪費公帑,成了香港科技大學翻版。1997年,市政總署署長鍾麗幗與市政局主席樑定邦就香港中央圖書館外觀設計爆發罵戰,鍾麗幗被指擅自更改中央圖書館的外觀設計而被降職。

工程於1998年3月展開,1999年12月22日舉行落成典禮,原訂於2000年12月啟用,卻因電腦系統問題而延遲。延至2001年5月17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主持揭幕儀式,5月18日正式啟用。在開放當日,單是上午已吸引了8,000多人入場,全日共有五萬名市民入場。

猜你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