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線上社會公益請願平臺

Change:線上社會公益請願平臺是一個基於世界社會化請願的公益網站,該網站由Ben Rattray於2007年創辦,它更大的影響則在於由平民每天發起的數千個不那麼知名的請願活動,每月通過該網站發起的這類請願多達15,000 起,人們可利用電子郵件目錄和社交網路發出籲請他人簽名的資訊。

Change:線上社會公益請願平臺

Change網站前兩年發展非常緩慢,但在去年卻迎來巨大的變革,使用者數量從2012年年初的600萬人激增至目前的3500萬人,也成為同類網站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之一。

Change.org獨特之處在於,這家初創公司是一家社會公益公司,但卻是一家B corporation(Benefit Corperation的縮寫,指那些關注社會和環境,為公眾提供服務,同時又獲取利益的新型企業),而類似的公司則大多是非盈利性質的。

Change.org創始人及執行長本-拉特雷(Ben Rattray)表示,作為為一家以盈利為目標的公司,同時卻宣稱不會尋求收購或者上市,要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不上市不出售公司並不是為了炒作,拉特雷想要向投資者和同類社會公益企業證明,打造一個具有社會意識、有社會使命的盈利公司是可能的。這樣一家公司在擁有社會影響力的同時也能獲取足夠的利益,從而招募Facebook、谷歌員工那個等級的人才。

本-拉特雷的夢想就要成為一名投資銀行家。直到2007年,當他哥哥從監獄裡出來,他決定改變這個世界。“我們的理念就是重新構建一個工具,它是非營利組織、有社會融資、以部落格網站為基礎的志願服務。”

當拉特瑞(Ben Rattray)建立的網站Change.org 最終讓南非政府首次承認“奸改”(corrective rape)——一種意欲“治療”女同性戀者性取向的令人髮指的犯罪——的禍害時,他知道,自己即將成就一項偉業。2010 年,來自某個小鎮的一位強姦受害者在Change.org 上發起了一場請願活動,這項活動最終得到了17 萬人的簽名。2011 年3 月,南非國會組建了一個國家專案小組來制止這種對女性的凌辱。“在這個國家,幾乎沒人比這位(南非)婦女更沒權力了,但她就這個問題發起了一場歷史上最有效的運動。”拉特瑞說道。

對那些希望通過公開不齒行為而向政界人士、公司或其他人施壓的人來說,這位32 歲的法學院輟學生運營的網站是可資利用的最大網站之一。Change.org最為知名的活動是,幫助馬丁(TrayvonMartin)的父母將射殺他的人繩之以法,終結了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向用戶每月收取5 美元借記卡使用費的規定,以及幫助西格爾(Bettina Siegel)讓美國農業部下達了不得在學生午餐中出現“粉紅肉泥”(pink slime)的禁令。

這個策略就是Change.org 向享有發起請願特權的團體收費,這些團體可將興趣相近的使用者與請願活動匹配起來。舉例來說,當某個人在某個有關教育的請願活動中籤名並點選“提交”後,網頁會彈出一個對話方塊,列明5個同樣可以簽名的請願活動。如果這位使用者勾選“告知我這一活動和其他活動的最新資訊”,那麼,這個請願的發起人以後就會直接向這個人傳送電子郵件。你的電子郵件地址是否會通過複選框被出售給非營利組織尚不清楚。

《福布斯》訪談的某些請願者並不知道Change.org 是個營利性組織。拉特瑞談到,“.org”意味著公司承擔著社會使命,不過該網站是以“B 型公司”(BCorporation,一種利用企業的能力來創造公共利益的新型公司——譯註)註冊的,也就是說,社會使命被寫進了公司章程。但是,他也坦承,公司發出的資訊應該更明確些,而且公司也在準備改善這一點:“在傳達(社會使命和營利)兩者的結合方面,我們應該做得更好。”

該公司的初衷是為非營利組織構建社交網路和資金募集平臺。後來,網站增加了有關人權問題部落格的功能,自此,網站開始吸引更多的流量,並顯示出了個人故事的號召力。2009年春季,拉特瑞偶然想到了向非營利組織收費的主意,因為它們可以藉助這個平臺接近潛在捐助者。2010 年年底,網站向公眾開通了請願平臺,此舉吸引了數量龐大的使用者。

任何人都可以發起一場請願,其中也包括由大公司支援的“偽草根”運動,不過拉特瑞說,還沒有多少公司這麼幹。Change.org 有工作人員為其主頁挑選請願活動,並通過電子郵件進行推廣,同時也為活動提供支援,但該公司堅稱,這些工作均保持立場中立。可這並沒有避免公司成為政治暴力攻擊目標的命運。

猜你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