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ice:時間軸式音樂協作創作平臺

Splice:時間軸式音樂協作創作平臺是一個善用用時間軸,改變寫歌和編曲協同方式的Splice想做音樂界的Github,Splice想讓寫歌變成寫軟體那樣,通過增加時間軸——增加音樂的時間維度,讓寫歌也可以有 Github 式的託管協同。

Splice:時間軸式音樂協作創作平臺

這個產品讓人動心。不只因為它將協同思路放進有剛性需求的細分市場,還因為音樂終於可以在各樂器音軌的疊加後又多出一個維度——時間。其實我們已經看慣了時間軸(它躺在社交網路中隨處可見),但在傳統的畫畫、寫作和音樂創作上,作品往往只能呈現最後一刻,稍微破壞了,之前的狀態便無法回來(尤其在與人協作但作品又事與願違的時候)。

目前正在內測的Splice暫時還只能配合 Ableton 這樣的音樂創作工具使用,支援 Logic、Pro Tools、Reason 等。但 Splice 讓音樂的修改變得有歷史可尋,它會在音樂人的電腦上建立目錄,每當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儲存一次作品,它都會自動將其存到雲上,每個版本都是獨立的檔案。

Splice 在作品發表之前用的是較為私密的環境。當你有合作者時,你可以通過郵箱對他們進行邀請,無需再通過雲端儲存做繁雜的檔案分類就能做到一同協作。每當合作者修改了專案,時間軸都會對修改更新加以顯示,標明誰改變了哪條音軌(鼓的還是貝斯的)。此外,像 Github 那樣,大家還可以基於每次修改新增評論,這樣能夠在討論的時候更有針對性,不會像以前那樣在郵件或交流中犯暈。

雖然這種協作相對私密,其他人還是可以通過 Splice 參與音樂創作。在音樂完成得差不多的時候,Splice 的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將檔案轉成標準音樂檔案,而通過“DNA”播放器,粉絲和專業的朋友可以像在 SoundCloud 上在音樂的某個節點上留言。此外,DNA 播放器還可以將每條基礎音軌(比如人聲、吉他)都顯示出來,如果創作者願意,他們的音軌還可以像 Github 上的開原始碼那樣,公開給全世界做重編曲。

Splice 預計會以免費增值模式運營,會在高階功能上對使用者進行收費。此外,Splice 在商業模式上還打算幫助音樂人做音樂的分發,並通過分成的形式賺錢。

到目前為止,這家創業公司已經籌到了 275 萬美元的種子投資,融資方包括領投的 Union Square Ventures,參與的 True Ventures、Lerer Ventures、SV Angel、First Round Capital、Code Advisors, 以及有音樂背景的個人投資。Splice 的初創團隊包括了 GroupMe 的聯合創始人 Steve Martocci,曾在 LivingSocial、Sony PlayStation 工作,有音樂領域工作經驗的 Matt Aimonetti。

在我看來,Splice 給我的思路,包括Github的擴充套件性和善用時間軸。善用時間除了讓每個版本都有跡可循,還可能帶來另一個產業——歷史版本與現有版本的比對所催生出的資料探勘,或對時間軸各版本的綜合資料探勘,這在健康、測謊上已經有很多案例了。如果 Splice 能做到第一點,編曲教學就有可能做到。最近我報道的極智批改,就是利用了這兩點,做到作文批改後有錯誤、亮點的資料統計,並能夠在幾次的作文批改後提供個性的“提分建議”,總結錯誤根源,並推送適合的題目。

Splice streamlines the fragmented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sharing music, freeing musicians to spend their time and energy on the creative process. Splice simplifies music creation by bringing all of the steps into one, frictionless digital home. The Splice community provides artists with a new means to connect with fans and other artists to solicit feedback throughout every step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 from ideation to the finished product.

猜你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