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籍插圖影象資料庫

古籍插圖資料庫是有首都圖書館創辦的一個包含古籍插圖資料的線上查詢系統,目前收錄了一萬多條插圖,所有的插圖都是從首都圖書館館藏文獻中挑選製作的,沒跳資料包括插圖全文影像和內容索引。

古代古籍插圖影象資料庫

資料庫中的插圖內容包括人物、小說、戲劇、軍事、宗教、動物、植物、風景、建築、歷史故事等幾大類,讀者可以通過插圖題名、繪圖者、刻印者、影象內容類別、圖中人物、地點、成圖方式、繪製年代、插圖選取文獻題名等多種途徑使用關鍵詞來檢索,也可以分類瀏覽,選圖欣賞。

古人著書立說,重檢視的作用。”左圖右書”、”左圖右史”、”文不足以圖補之,圖不足以文敘之”,圖文並茂,相輔相成,是中國書的一個優良傳統。中國曆代刻印的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其中不少附有精美的插圖,這不僅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也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民俗的生動材料。

中國的古書,以其生產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劃分為寫本書和印本書兩個時代。在漢代以前,人們將書抄寫在竹簡、木牘等天然載體或縑帛等絲織品上。1942年,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出土一件帛畫,上繪彩色影象及類似金文的說明文字,四周繪十二神像,象徵十二個月,是我國帛書插圖中的較早遺存。

所謂版刻插圖,就是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取得的畫稿複本。雕版印刷術也稱整版印刷術,即指將文字或圖畫反刻在一整塊木板或其他材質的版上,然後在版上加墨刷印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大批取得插圖畫稿複本。由於古代書版以梨、棗木為主,故這些插圖,都是版畫,也稱為木刻畫。

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後,最先應用於佛教經籍插圖的刊刻。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師,就曾雕印佛像普惠四方。唐末馮贄《雲仙散錄》捲上引《僧園逸錄》說:”玄奘以回鋒紙印普賢像,施於四方,每歲五馱無餘。”可見其數量是不少的。

現存較古老的版刻插圖藝術品,為1953年在成都市東門外望江樓附近唐墓中出土的《陀羅尼經咒》。此件發現於墓主臂上所戴銀鐲內,上刻古梵文經咒,四周和中央均印有小佛像。據考,當刊行於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之後。

唐代版畫遺存中,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作品,是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刊印的《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扉頁畫。此件為一個長約16尺的卷子,由六頁紙粘綴而成,卷端繪《祗樹給孤獨園》圖,全圖紋飾華麗,佈局穩妥,線條運用纖柔中見勁挺,是雕版技藝已臻成熟的佳作。卷末有”鹹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刊記,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刊印日期題記的版刻插圖藝術品和佛教版畫名作。中國以版刻形式為圖書印製插圖,比歐洲早了至少五百多年,此圖就是我國早期版刻插圖中最負盛名的傑作。

唐初諸帝,多采取儒、佛、道三教並重的政策,佛教發展很快。女皇帝武則天改唐為周,借用《大雲經》為女主受命於天的符讖,聲稱她的”龍興”本是佛的預言,更是大興佛教。當時造像建寺,遍於國中;士民刊施經卷,蔚為風氣。由此而言,當時佛教版畫的鋟梓,數量必多。只不過因為年湮代遠,唐代印品少有留傳於今日者。加之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唐武宗下詔滅佛,經卷刻版,皆付劫灰,傳留至今的佛教版刻插圖,才如吉光片羽,難尋難覓。但根據文獻記載和現存實物看,初步可以肯定,中國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後,首先在佛教經籍的印製中得到最廣泛的應用,佛教題材作品,也成為中國版刻插圖藝術史上最早出現的品類。

猜你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