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
是由舊金山的一個團隊開發的把檔案、任務、知識庫無縫銜接在一起的全新內日整理工具,它結合筆記、資料庫以及專案管理軟體等功能,讓團隊協作能夠在一個平臺上完成。
你可以說他是一個筆記工具,他確實能勝任圖文筆記的各種排版整理。你也可以說他是一個Wiki知識庫,他也確實具備資料互連和階層目錄的組織彈性。你還能說他是專案管理軟體,因為他也有任務清單、團隊討論等功能,甚至可以做出Trello那樣的看板流程管理。
他想要解決的是專案團隊裡一大堆檔案檔案卻無法跟流程整合管理的難題,他想要破除的是檔案格式與資料夾分類,讓內容更能呼應真實工作任務需要的彈性。
他想像一個工作或生活的專案計畫開始時,如何從一些零散任務、初期資料的收集,慢慢整合成一個有邏輯、有組織、有時程的資料庫的過程,並且提供了一個工具,讓你,或是你的團隊,可以在這一個工具上「把專案重新高效率的組合起來」,這個工具,就是「Notion」。
是的,這個想像,也正是我喜歡用Evernote組織專案的原因,我在之前這篇文章中就有分享過這樣的流程:「瑣碎任務的工作流重整:我如何用Evernote專案管理」,而「Notion」的架構我認為也隱含這文章裡提到的專案建構流程:收集、整合、關聯、排程、檢討、專注。
如果從這樣的概念下去理解「Notion」,或許就能破解他極度「簡化」但又極度「破格」的介面功能下,那初次使用可能難以理解,但更深入應用就會深得你心的奧妙。
「Notion」值得慢慢摸索,但其功能之細,又可以寫出好幾篇幅的介紹,為了呼應其「簡化與破格」的精神,這篇文章我不深入介紹每個功能步驟操作(那會寫上上萬字都寫不完),所以我打算用「三個Notion的核心精神」帶你認識他。
一、檔案不再是檔案,而是可自由重組的內容
首先,我們可以先把「Notion」理解成一個檔案編輯平臺,或者當作一個類似Evernote的雲端筆記庫,上面所有的內容都是可編輯而來的,即使是待辦任務、專案流程,或是你要做一個行事曆,也都可以自己排版編輯而來,並非有像「待辦清單App」那樣的專門管理系統。
但是「Notion」和Google Docs,或者和Dropbox
Paper、Quip又有不同,因為「Notion」的概念不是傳統的一篇一篇檔案,也不是一個一個檔案,而是一個「Wiki大資料庫」:裡面是隨時可以打散、可以重組的各種「內容區塊」。方便我們根據專案需求,隨時重新組合新的專案管理方式。
當我們要在檔案(Page)中新增內容時,就會發現這不是一張白紙或一則空白筆記,而是一個組合各種內容區塊(Content
Block)的平臺而已。編輯時,我們可以從右方彈出的各種內容區塊(Content
Block),拖曳想要插入的格式(純文字、標題、清單、任務、階層選單、網頁、圖片、影音嵌入等等),在檔案中插入各種區塊,組合成我們需要的內容。
因為專案隨時都在改變,而插入的各種內容區塊(Content
Block)也可以隨時調整位置,甚至換到其他的檔案(Page)當中,因應專案的調整,所有內容都能調整,並非是固定的一篇報告而已。
二、打破資料夾分類,建立Wiki資料庫
而所有建立的內容區塊(Content
Block)排版在各個檔案(Page)當中,檔案(Page)又可以組織成樹狀大綱目錄,並且建立類似維基百科的互相連結系統。
這樣的整理方式,還是要實際體驗看看才知道,所以歡迎開啟「電腦玩物工作平臺」連結,這是我用「Notion」建立的一個示範專案資料庫,你可以體驗看看他的整理與排版效果。
你可以看到所有內容可以被樹狀大綱層層分類,但是又不限制於資料夾,可以讓每個檔案版面彼此互連,方便工作者隨時找到需要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在我的編輯端,我可以隨時移動檔案的位置,甚至移動內容區塊(Content
Block)的位置,隨時建立連結,更像是在一個Wiki 資料庫中做專案整理,但他的操作又更親切易用許多。
三、團隊合作討論,建立任務待辦清單
「Notion」的內容區塊(Content
Block)中,也包含了建立各種任務的格式,經過簡單的編排,甚至可以自己排版出類似Trello的專案管理版面,這是「Notion」的另一種自由的體現。
每個團隊的專案都會有自己的樣子,而「Notion」可以透過內容、檔案、知識庫的方式,把你的專案組織成你想要的樣子。而且也可以協同合作,當多人合作時,可以插入「討論」、「人員」等內容區塊,來進行專案的溝通或任務的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