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最早於西元1885年開始於基隆、淡水、安平、打狗(今高雄)等4海關及漁翁島(今澎湖)、南岬(今鵝鑾鼻)2燈塔實施有系統之氣象觀測,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於西元1896年起陸續設立測候所並於各地進行雨量觀測,至西元1905年已建立臺北、臺中、臺南、恆春、澎湖與臺東等6測候所並於78處進行雨量觀測,西元1938年,臺灣總督府並制訂「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官制,逐步健全氣象業務。
西元1945年臺灣光復,「臺灣總督府氣象臺」移交及改稱為「臺灣省氣象局」,當時所屬氣象機構計有氣象臺3處,測候所23處,尚有與其他機關合設之燈臺11處,雨量站214處。西元1948年「臺灣省氣象局」再更名為「臺灣省氣象所」。
中央氣象局早於民國三十年在重慶成立,直屬行政院,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遷臺,民國四十七年將業務交由臺灣省氣象所辦理,直到民國六十年七月才恢復建制,改隸交通部,主管全國氣象業務。
本局置局長一人、副局長二人及主任祕書一人,並設有第一、二、三、四組、氣象科技研究中心和祕書、人事、主計、政風四室;另轄氣象預報、氣象衛星、氣象資訊、地震測報、氣象儀器檢校、海象測報及臺灣南區氣象等七個中心,二十五個氣象站,三個氣象雷達站及一個天文站,分別掌理氣象、地震以及和氣象有關的海洋與天文業務;並蒐集全球氣象資訊,研判大氣變化,釋出各種天氣預報及警報,以供全國民眾參考使用。
氣象局重要業務:
1、職掌規劃研考、氣象防災及國際事務。
2、負責測政管理、自動測站管理及大氣物理業務。
3、負責資料處理、農業氣象、水文氣象及氣象服務等。
4、負責氣象通訊業務、氣象雷達測報業務及通訊機務。
本局的施政與業務發展,在推動現代化氣象觀測、發展精緻化氣象預報、開創多元化氣象服務管道,以提升氣象服務水準,並達成防災減災及促進經濟發展之目標,為健康臺灣提供生活有氣象的優質氣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