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切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 AT)是一種以當地脈絡(local
context)為考量的科技發展(或設計),包括:地理環境、生態、文化、社會倫理、政治經濟,該網站以百科全書的方式來記錄有適切科技的所有專案。
[Appropriate Technology 詳解]
「適切科技」或「中級科技」(intermediate
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來自於印度國父甘地對「科技」的思考,認為能真正幫助人類的科技,並非精密、高度密集資本、高度倚賴能源的投入、大量生產的技術,甘地認為這樣的科技反而貶抑了人類的勞動價值,他不以為科技的運用和成效必然和經濟發展相關,甘地提倡自助式(self-reliance)的科技,而科技的力量來自於人類能有技巧的運用它、掌握其過程,並直接從過程中獲益(benefit,而非「利」(interest))。由此,科技和個人的生活是緊密貼近的、互利的,而這樣的科技,甘地認為應該分散的(decentralized)發展,避免資源、知識的過度集中,造成人被科技控制、而非人掌控科技。
這個概念,被後來的德國經濟學者EF
Schumacher大力提倡,透過其著作《小即是美-M型社會的出路》,更有系統及具體的闡述其核心理念:「一個人性化的科技,事實上是可能存活的,而且重新將人和他技巧的雙手以及有創造力的大腦,與生產程式結合在一起。它使用大量人力來生產而不是大量生產」,而適切科技的運用,是透過使用現代知識與經驗中最好的部份,讓大量人來生產,這有助於解構都市,讓生產符合生態法則,不再大量耗用稀少的資源,並且被設計成替人服務,而不適讓人成為機器的奴隸。它是個人或少數人的能力所可掌握及操作的科技,因此Schumacher將此稱作「中級科技」。
一位對人類定居和發展甚感興趣的英國建築師John FC
Turne,認為真正的適切科技,是一般人為滿足個人生活中及社群必要的需求而使用的技術,讓他們毋須倚賴無法掌握的精密技術;科技的使用應以地方為據點,發展足以增進地方居民使用並掌握科技的能力,藉此滿足地方的需求,而非高度倚賴那些超乎常人可控制的系統性技術。
適切科技在低度開發國家、以及工業化國家的鄉村被廣泛運用。主流科技多著重於高科技的研發,因其帶來高額利潤,然而高科技的發展通常和平民百姓的生活相去甚遠。適切科技的運用,試圖填補傳統發展程序的空隙-過度將科技投注於城市,並且需要高資本及精密技術。適切科技不必然是低技術的科技,而更是結合現代科學研究,將發展完備的科學知識,透過簡便的材料操作,讓技術得以高效率且不需大量資材及人力的被應用。
在工業化及高度發展的國家,適切科技的概念主要訴求「人性化的科技」,並在科技應用的過程,對自然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對EF Schumacher
而言,適切科技可為人類的生活和環境帶來福祉,且得以被永續的使用,因此,適切科技亦被使為「適切且永續的科技」(Appropriate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
AST),除了功能性強、可被廣泛地運用,加上利用易取得的材料而使得成本相當低廉,適切科技也通常很耐用,或者容易被修護。